倚浪轩

  • 首页
  • 经典诗词
  • 名人名言
  • 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经典歌词
倚浪轩
一个诗情画意让心灵憩息的地方
  1. 首页
  2. 经典诗词
  3. 正文

苏轼的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_苏轼简介及生平事迹

2022年5月17日 149点热度 2人点赞 0条评论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当时朝中政敌章惇、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沒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不对。

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來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惇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这个事件实质上是朝廷保守派和变法派的斗争表现。

相关文章:

苏轼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意思下一句 苏轼最霸气的一首诗_苏轼的诗 苏轼最励志的一首诗_苏轼的诗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_苏轼简介
标签: 苏轼
最后更新:2022年5月17日

longmeier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猜您喜欢阅读
标签聚合
樱花 仓央嘉措 写雪 陌上花开 水风空落眼前花 天涯游子君莫问 惊鸿客 明月何曾是两乡 半生风雨半生寒 南柯一梦 龚自珍 半泽直树 林徽因 眼有星辰大海 心栖梦归处 林夕歌词 星河不可及 春风 偷得浮生半日闲 古典诗句 闲时与你立黄昏 一步一安然 唐诗 不敌灼灼月光 爱情 年年岁岁花相似 人生短句 杜甫 所念皆星河 不负韶华年 来日可期 离别 徐志摩 纵是千千晚星 尘世 诗经 你携秋水揽星河 我见众生皆草木 莎士比亚 有关夜的诗句 秋水 时光清浅处 浮生六记 山海自有归期 若无闲事挂心头 西施 醉后不知天在水 珍惜时间 纳兰容若 宋词 岁月无虞 我与春风皆过客 美句 心有繁花似锦 风雨自有相逢 诗和远方 纳兰性德 励志 浮萍漂泊本无根 山月不知心底事 满船清梦压星河 李清照 苏轼 意境 浮生若梦 惊鸿 惊艳

COPYRIGHT © 2022 shici1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